平阳东北菜(平阳古村落)

浙江平阳,青街古村。

青街村位于青街畲族乡,村落风光秀丽,竹林遍地,村落种竹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,平阳县自古就流传着“青街竹,顺溪屋”的俗语。

青街村是畲汉混居的传统乡村聚落,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及古街、古建空间风貌沉淀的浓厚的历史文化资源。村内有睦源桥、双合殿、青石街、古屋、古町步等历史文化遗物,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名录,旅游资源丰富,自然环境优美,文化底蕴深厚。

青街的双合殿,其雏形是乡绅李世南创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当地水口天后宫,族人尔后于其旁再添一殿,始谓“双合殿”。自道光以来已名闻遐迩,香火鼎盛,时与腾蛟大夫殿、水头埠头殿并称北港三大殿。双合殿面对月山,背倚笔架山,门临睦源水,建筑面积2793平方米。仿明清七彩斗拱,重檐歇山顶琉璃作,二层石柱木架,飞檐翘角,金龙蟠柱,精雕细琢,别具生机。左为杨府殿,右乃娘娘宫,庭前构筑一式戏台两座,以资百家争妍,书家楹联,立志高雅,钟王颜柳纷呈。

青街村内,入村没有几步,即可见睦源桥。古廊桥,因跨睦源溪而得名,极具特色。清道光11年重建,桥身为石结构,桥为拱形,长12米,高4.6米,宽4.4米,处于三溪汇流之口。睦源桥造型美观,风格独特,被列入世界廊桥名录,1986年被公布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因廊桥前有笔架山,后有月落山,左有金钟山,右有睦源山,而有“四面环山,三水汇源,白石望月,玉带盘腰”之说。廊桥的一侧还有一棵古樟,大约种植于明正德年间,主杆中间部分空斜坠在溪上。在主杆上部分空洞处,长出一株梅树,形成“樟抱梅”的奇观,有文人对此奇观作了形象的描述:“樟抱梅望梅止渴,桥架亭坐亭乘凉”。

廊桥为起点,便是青石街。古街建于元朝末期。总长200米左右,宽约3米,由青石板铺成,街道呈弧线型,部分面溪见山,可观“灵山秀水,苍松翠竹”。街的两边建筑均保留着明末清初的遗风,屋搪两边伸出,相距可及。传说,南宋时,周家望族(中有一小周八,年轻时贪玩好赌、游手好闲,很不争气。其兄嫂激发开导他,如能皇榜得中,将铺设青石板为路相迎。后来周八一改恶习,奋发习文从武,上京赴考,中榜眼。其嫂不食言,先用锭青布五十丈代替铺路(南雁镇尚有五十丈村名),迎接周八荣归故里,后用青石板铺街,故名青街,这便是青街地名的由来。

李氏大屋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 ,坐西北朝东南,占地面积2280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,系通面阔40米、进深36米的二进九间合院式木构建筑。2005年3月,大屋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主体建筑由前厅、正厅、厢房组成,门台位于主体建筑东北面。整个建筑以中轴线为主、横轴线为辅,内设多处庭园,使之看似独立却又毗连沟通。李氏大屋选材上乘、用料粗壮,在保留了部分旧制的基础上亦有所创新,具有地方特色,在正厅二楼明间有一座“艮厝”,为民族间和睦融合留下了榜样。

李氏二份大屋。据《李氏族谱》记载,该大屋为李世南所建,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,李氏二份大屋座落在青街村大月山竹林下,坐西朝东,由正厅、南北厢房、前厅组成,内外庭院广阔,由蛭灰混凝土捣成,较为广阔,据传原地基18亩,宅后古墙采用本地溪石,特邀金华有名工匠垒砌而成。占地面积2310平方米,建筑面积2330平方米。2011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。屋内保存有清代古匾“明经第”一方,堪称稀有贵重文物。

青街李世绍宅。李世绍宅,本地人称“下过溪李氏宅院”, 是青街李氏七世祖镐铨公长子旌朝、侄佩朝兄弟共建于清道光11年。李世绍宅是二进五开间的合院式木构建筑,占地面积2385平方米。2017年9月,李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李世绍宅具有明显的传统宗族色彩,具有明清时代江南山区古民居建筑风格。李氏家族原籍福建吕洋,清顺治初年迁居到青街、顺溪一带。李世绍是迁居后的第六代,曾中贡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