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习俗中关于朔、望、晦日的禁忌

  在古时,民间有忌“盈满”、慎始终的俗信。因此,人们对朔日、望日、晦日是有所禁忌的。

  朔、望、晦日禁忌是以月亮的盈亏为禁忌根据的。朔、晦之日,没有月光,令人感到恐惧。俗以为会有精怪鬼魂群出作祟,所以要忌讳禁行。望日,夜晚月亮正圆,虽说这时鬼魂的活动会比朔、晦日要收敛一些,但民间认为盈满之后,便是亏空,所以对望日也很忌讳。

  忌晦日歌唱、啼哭

  在古时候,汉族有忌晦日歌唱、啼哭的习俗。认为朔为始,有始哭是不吉利的事情;晦为终,又有终歌不敬的意思。忌洗衣民间因朔、晦相连,常不加区分,而只提朔、望之忌。在河南修武一带有初一、十五不洗衣服的禁忌。否则一旦有红白大事,就会遇上刮风下雨等不好的天气。

  忌杀生

  在很多地区初一、十五日忌杀生,怕触犯了神灵。

  忌出工

  在傣族有逢初一、十五日均不出工的习俗。

  忌出卖牲盲

  裕固族人有初一、十五日忌讳出卖牲畜的习俗;否则,将会祸事不断。

  忌会客

  彝族有每月初一、十五早晨忌别人进家门,忌会客的习俗,该日内还忌吃荤、饮酒。

  忌与人争吵

  有些地区的彝族人忌讳初一、十五日与人争吵。

  忌挑粪

  湘西苗族有朔、望日忌讳挑粪的习俗,恐亵渎神灵。

  忌远行

  有些地区在初一、十五日禁忌远行,担心出门不顺利,有意外发生。

  “节气”的由来

 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,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、日北至的概念。随后人们根据月初、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,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。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,这就是二十四节气。

  二十四节气,每月两个。其中,每月第一个节气为“节气”,即:立春、惊蛰、清明、立夏、芒种、小暑、立秋、白露、寒露、立冬、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;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“中气”,即雨水、春分、谷雨、小满、夏至、大暑、处暑、秋分、霜降、小雪、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。“节气”和“中气”交替出现,各历时15天,现在人们已经把“节气”和“中气”统称为“节气”。